脾虛的表現
經常聽到有人說脾虛,脾虛是什么意思。脾虛是一個中醫(yī)名詞,中醫(yī)的脾含義跟西醫(yī)的脾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中醫(yī)的脾是指的是整個消化系統(tǒng),西醫(yī)的脾單純的指脾臟。中醫(yī)講脾是后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來濡養(yǎng),也就是說消化系統(tǒng)好,人體就會健康。
脾虛也就是說消化系統(tǒng)弱,脾虛的表現很多,中醫(yī)講究望、聞、問、切看病,脾虛的人一般的不敢吃涼的生冷的東西,脾虛的人一般是人體營養(yǎng)不足,打眼一看,面色黃,舌體胖大。
下面具體來講脾虛的表現: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多見于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tǒng)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現在中醫(yī)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向脾胃要健康,確實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脾虛引起的,脾虛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患者樹立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在治療的方法上可以用中成藥香沙六君丸常期吃效果很好,也可以輔助一些食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