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時間偏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病變
2017-06-16 23:16:1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所謂的凝血酶原時間其實就是指的在沒有血小板的血漿里面加入適量的組織因子,觀察凝血酶原轉(zhuǎn)化成凝血酶需要的時間,因為凝血酶原轉(zhuǎn)化成凝血
所謂的凝血酶原時間其實就是指的在沒有血小板的血漿里面加入適量的組織因子,觀察凝血酶原轉(zhuǎn)化成凝血酶需要的時間,因為凝血酶原轉(zhuǎn)化成凝血酶這個過程會伴隨著血漿凝固。如果凝血酶時間偏低,則相應的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偏低。在正常的情況下凝血酶時間在12到14秒之間,這個時間有一定爭議,有的人認為可能是11秒到16秒之間。不管怎么說,如果這個時間非常小,則說明凝血酶時間偏低。
凝血酶時間偏低能夠初步診斷患有某些疾病,比如說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就可以導致遴選沒時間偏低。再比如說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繼發(fā)性/原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嚴重肝病等也可以導致凝血酶時間偏低。
某一些婦女可能會經(jīng)常性的口服避孕藥,或者是患有某些血栓性疾病,這些因素可以使得血液呈現(xiàn)出高凝狀態(tài),從而凝血酶時間也會隨著偏低。還有一些情況就是嚴重的肝病患者存在凝血酶時間偏低現(xiàn)象,如果肝病逐漸康復,則凝血酶時間也會隨之慢慢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檢查凝血酶時間來判斷肝病的恢復情況。在我們國家凝血酶的時間正常范圍是11到13秒,或者是12到16秒,如果凝血酶時間低于了最小值,則說明凝血酶時間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