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穿刺手術方法
心臟穿刺問題是帶給我們身體疼痛最大的疼痛疾病之一,我們很大中年人都非常容易出現(xiàn)心臟穿刺的情況,心臟穿刺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折磨,心臟穿刺是非常疼的,有的人經常疼的半夜睡不著覺,從而間接的影響第二天的生活,所以對于心臟穿刺我們一定要盡快治療,不知道大家對于心臟穿刺的情況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心臟穿刺手術的治療方法吧。
治療方法:
1.囑患者側臥于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抱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挽住雙下肢腘窩處并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后凸以增寬椎間隙,便于進針。
2.確定穿刺點,以髂后上棘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會處為穿刺點,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有時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間隙進行。
3.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戴無菌手套與蓋洞貼,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逐層作局部浸潤麻醉。
4.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緩慢刺入,成人進針深度約為4-6cm,兒童則為2-4cm。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以防腦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腦疝),即可見腦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正常側臥位腦脊液壓力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試驗。即在測定初壓后,由助手先壓迫一側頸
靜脈約10s,然后再壓另一側,最后同時按壓雙側頸靜脈;正常時壓迫頸靜脈后,腦脊液壓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來水平,稱為梗阻試驗陰性,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頸靜脈后,不能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則為梗阻試驗陽性,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壓后壓力緩慢上升,放松后又緩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顱內壓增高者,禁作此試驗。
6.撤去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檢;如需作培養(yǎng)時,應用無菌操作法留標本。
7.術畢,將針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8.術后患者去枕俯臥(如有困難則平臥)4-6h,以免引起術后低顱壓頭痛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了心臟穿刺手術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要引起注意,平時注意保養(yǎng)好自己的身體,不要等到自己長了骨刺再去治療,那時候已經為時晚矣,這種病不能等,也等不起,我們一定要盡快去相關醫(y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