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長癤子怎么辦
一般癤子的多大理解是在夏季,很多人特別是孩子的頭還有臉上脖子上甚至腰和背都可能會起癤子,一般癤子的發(fā)生就是因為一些細菌進入了人體的毛囊,然后使得相應的皮脂腺發(fā)生了急性的化膿性感染,有些人可能會在外陰這里長癤子,這樣可能就會比較讓人擔心了,那么如果在外陰長了癤子應該有什么注意事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不要亂擠壓
由于癤子有的生長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時間長了容易化膿,很疼,于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癤子成熟后,只要用手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專家提醒說,其實長癤子尤其頭面部癤子擠膿是十分危險的動作,萬萬使不得。因為頭面部血管直接與顱腦相通,且血管本身無靜脈瓣。當外力壓迫時,血液可逆流入腦,擠癤子時,細菌可隨血液進入顱內,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感染和海綿竇栓塞。尤其是鼻根至雙側口角的“危險三角區(qū)”的癤子,必須嚴禁擠壓,正確的做法是請醫(yī)生及時排膿,然后經過幾次引流、換藥,便可好轉痊愈。
2、不要自行涂藥
皮膚任何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都要及時去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處理,切忌自行涂藥,尤其是紅汞、龍膽紫,對傷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積膿。有的是用中草藥處理了1多月,結果從1個癤變成了多個毛囊和皮脂腺感染,處理極為棘手。另外,如果反復出現癤腫,要檢查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發(fā)現異常要及時去內分泌科診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關。
3、早期的癤子不能切開引流。
成熟的癤子已化膿變軟者,可切開排膿。但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千萬不要擠壓和隨意切開。未成膿者,可每日外用純魚石脂,或魚石脂硫磺泥膏,可促進炎癥消退。
4、防暑降溫是重點
注意保持室內通風,做到防暑降溫。定期換洗患者的衣物,保持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
5、生活護理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天天洗澡換衣。家里要防暑降溫,注意室內通風,使孩子不致因出汗過多而生痱子。對于癤病患兒,一定要隔離治療,所用過的用品要清洗晾曬消毒。
6、保持清潔
排膿以后,要使用抗菌香皂保持患處清潔。
一般來說,如果長癤子的話,不會有比較明顯的全身癥狀,但是如果發(fā)生的部位是血液比較多的話,全身的抵抗力就可能會降低,就會發(fā)生各種不適的癥狀,比如說發(fā)熱,頭痛或者厭食等等,這些都屬于毒血癥狀。有些時候如果處理不好,那么就算是臉上不起眼的地方也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病情,所以一定要好好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