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菌皮試是怎么做的
我們肯定都去過醫(yī)院,肯定也看到過醫(yī)生來幫助患者診斷病情,有一種診斷方法就是通過皮試來判斷是否感染某種病菌。最常見的就是結核菌皮試了,不過,對于這種皮試方法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人認為這種皮試需要割一塊皮膚才能做。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結核菌皮試。
結核菌皮試
適應證
結核菌素皮試適用于:
1.結核病的輔助診斷。
2.卡介苗接種3個月后,了解機體對卡介苗的細胞免疫反應。
3.判斷過敏素質(zhì)(atopy)患兒的預后。
準備
1.常用制劑
(1)OT(oldTuberculin)-結核菌代謝產(chǎn)物提取粗制劑(含結核蛋白);
(2)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RT23)-提純結核蛋白衍生物
2.常用濃度 OT(5IU,0.1ml)PPD 1∶10000皮試
方法
1.于前臂曲面皮內(nèi)注射純結核蛋白衍生物(PPD)0.1ml(含1U,0.0001mg)。
2.PPD皮內(nèi)注射后48~72h測量注射局部硬結直徑。用圓珠筆尖順皮膚表面從硬結一個遠端向硬結方向滑動,當圓珠筆尖抵達硬結邊緣,感覺到阻力時即停止滑動,皮膚上留下一條圓珠筆線痕。從硬結的另一遠端(180°角)以同樣的方式滑動圓珠筆,留下另一條線痕。測量兩條線間的距離即為硬結的直徑。以同樣方法測量硬結的橫徑,計算橫徑和直徑的平均值。
注意事項
1.在輔助診斷結核病時,用PPD
1U(0.00002mg)結核菌素皮試陰性者,可再進行5U(0.0001mg)皮試,必要時可進行250U(0.005mg)皮試。
2.在輔助診斷結核病時,應充分認識結核菌素皮試的局限性。該試驗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皮內(nèi)注射失敗、PPD失效、患兒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嚴重結核感染等。
3.結核菌素皮試不能區(qū)別卡介苗接種和結核桿菌自然感染所致的免疫反應。
4.結核菌素皮試也不能區(qū)別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和結核菌感染。
5.對過敏體質(zhì)患兒進行預后判斷時,無論卡介苗接種、結核桿菌或非結核分枝桿菌自然感染所致的結核菌素皮試陽性均提示患者Th1細胞功能狀態(tài)較好,有助于臨床癥狀的緩解。
6.下列情況可出現(xiàn)結核菌素反應陰性:
(1)受結核感染小于四周。
(2)重癥結核或嚴重營養(yǎng)不良。
(3)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時)。
(4)免疫缺陷(淋巴廇白血病,HIV、結核病等)。
如果想要做這種皮試,那么一定要找正規(guī)的醫(yī)院做,畢竟這種皮試事關診斷的結果,如果稍有偏差導致誤診,那么對于患者來說肯能是致命的。如果確認是感染了結核病菌,那么就應該配合醫(yī)生積極治療,畢竟醫(yī)學如此的發(fā)達,想治愈還是有很大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