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脆弱錯不在文化
一名外企職員述說心中煩惱:我是外企公司職員,工作一天到晚十分緊張,同事之間競爭也十分激烈,老板的嚴格程度近乎苛刻。每當老板巡視的時候,我就非常緊張,有時想起這種情景也會不由得緊張焦慮。可是,我看到公司里從事輔助工作的工人,還有民工,就沒有我這樣緊張,也沒有見到他們誰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所以,我覺得文化程度越高心理越脆弱,有時真羨慕那些敢喊、敢笑的簡單勞動者。我的看法是否正確?
這位外企職員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從一般意義上說,受教育程度與接受社會信息的程度成正比,接受信息量越大,思考問題的方面也會越寬,相對意義上可能引起的煩惱也會增加。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調(diào)查,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人類總?cè)丝诘?%和9.5%,而84.5%的絕大多數(shù)的人居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即第三種狀態(tài)。另外,我國養(yǎng)生保健專業(yè)委員會的專家披露,在我國大約有75%的人居于亞健康狀態(tài),即第三種狀態(tài),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diào)查數(shù)字接近。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的人在生活的不同階段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普遍程度絕不亞于感冒的流行程度,存在某種心理問題是客觀的,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必須明確,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絕不等于就是某種心理
疾病,更不等同于精神病。
至于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是一種跨種族、跨國度、跨文化、跨年齡、跨性別的社會現(xiàn)象,其發(fā)生與否同文化程度沒有必然的關(guān)系,只不過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個性特征決定了他們可能對不同的刺激產(chǎn)生更加敏感的反應(yīng)。
在流動人口中的青年民工存在著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一些人在民工群體中尚能適應(yīng),可是一時單獨與其他人交往就會感到有困難,產(chǎn)生自卑、自我否定的心態(tài),他們在咨詢人群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流動人口中,尤其是青年民工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生活當中到處都可能存在矛盾,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總是覺得自己面臨的問題最嚴重,自己的內(nèi)心最痛苦。心理健康意識、心理健康水平與人的文化水平是成正比的。這位職員的問題,不是由所受的教育(知識)引起的,而是其人格特征和看問題的角度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