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急救常識 > 正文

        突發(fā)性心臟病該如何急救

        2017-06-01 04:47: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很多人面對突發(fā)性的疾病時手足無措,也有人因為急救方法不當而弄巧成拙,所以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是尤為的重要。

        心臟病突發(fā)一般有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兩種情況。心肌梗塞是嚴重的心絞痛發(fā)作。如果已經(jīng)確診冠心病,若發(fā)生胸悶、氣短或胸部壓榨性疼痛等癥狀時,在急救人員到來之前,先讓病人保持一個舒服的體位,如半臥位,一定不要亂動;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其吸氧。心絞痛病人發(fā)病時可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一般30秒到1分鐘就能見效;如果無效,3~5分鐘后可再含服1片,最多3片;倘若心絞痛15分鐘以上不減輕,排除了消化道潰瘍和其他出血情況,可一次口服阿司匹林3片(150~300毫克)。

        在等待急救車時,如果病人突然倒地,意識不清,面部、四肢抽搐,臉色難看,說明可能要發(fā)生心臟驟停了,此時電擊除顫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如果沒有專業(yè)的除顫器,家屬可迅速讓病人仰臥,進行一次胸部叩擊(拳頭距胸部正中上方20~30厘米,用力向下叩擊1次),接著進行心肺復蘇,先做心臟按壓,再做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CPR)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癥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搶救措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huán)并恢復自主搏動和血液循環(huán),采用人工呼吸或機械通氣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復自主呼吸,達到恢復蘇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1]??焖匐姵澽D(zhuǎn)復心室顫動,以及盡早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來重新恢復自主循環(huán)為進一步提高心肺復蘇(CPR)成功急救的技術。迅速準確判斷且抓住心跳呼吸驟停5 min內(nèi)搶救的最佳時間,是提高心肺復蘇(CPR)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A步驟

        將病人平臥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上用力向后壓,右手指放在下頜沿,將頭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

        讓病人仰頭,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防止舌頭阻塞氣道口,保持氣道通暢。

        B步驟

        口對口吹氣,也就是人工呼吸。搶救者右手向下壓頜部,撐開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雙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鐘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氣量,進行搶救。

        一次吹氣后,搶救者抬頭作一次深呼吸,同時松開左手。下次吹氣按上一步驟繼續(xù)進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為止。

        注意

        吹氣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fā)生急性胃擴張。同時觀察病人氣道是否暢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C步驟

        胸外心臟按壓。搶救者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兩手的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jié)不彎曲,用雙肩向下壓而形成壓力,將胸骨下壓4厘米至5厘米(小兒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

        按壓部位不宜過低,以免損傷肝、胃等內(nèi)臟。壓力要適宜,過輕不足于推動血液循環(huán);過重會使胸骨骨折,帶來氣胸血胸。

        B、C步驟應同時進行,按壓30次之后做兩次人工呼吸,通常一個搶救周期為三輪,也就是按壓90次、人工呼吸6次。

        經(jīng)過30分鐘的搶救,若病人瞳孔由大變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復,紫紺消退等,可認為復蘇成功。

        終止心肺復蘇術的條件:已恢復自主的呼吸和脈搏;有醫(yī)務人員到場;心肺復蘇術持續(xù)一小時之后,傷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臟跳動、呼吸不恢復,表示腦及心臟死亡。

        某高校的一位教授,在給學生上第一堂課時,就說自己是心臟病患者,萬一哪天發(fā)病,請同學們千萬不要搬動,可幫助我從上衣口袋中取出藥片讓我吞下,然后撥打120急救電話。他說他的幾位病友就是在發(fā)病時因搬動不當而導致死亡的。后來,盡管這位教授幾次發(fā)病,但都因?qū)W生們的正確配合而轉(zhuǎn)危為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