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性
2017-05-31 08:26: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河豚(puffer fish, fugu, rabbit fish, toadfish, blowfish)是有毒魚類,但由于其肉鮮美,乃至于有拚死吃河豚的說法。
在臺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廚師證照制度應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河豚的全身只有部分肌肉沒毒,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引起的,河豚毒素是熱穩(wěn)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被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jīng)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麻痹。
臨床表現(xiàn)包括有嘴唇、指尖麻木、嘔吐、失聲、飄浮感、漸進性肌肉麻痹、及唿吸困難。河豚中毒的特點是經(jīng)常病患全身麻痹、缺少角膜反射、瞳孔放大沒光反射;但隨后卻可能完全恢復意識狀態(tài)。所以即使病情惡化,也不應隨便放棄治療。
治療主要是癥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給予唿吸器治唿吸困難、人工節(jié)律器治心跳慢、給予洗胃及碳酸氫鈉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