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雷擊后自救互救方法
雷電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
人是導電體,若被雷電直接擊中頭部,并且通過軀體傳到地面,可以使心臟和神經(jīng)麻痹,心臟可能停止跳動,或者發(fā)生室顫,就是心跳極不規(guī)則,心臟不能有效地射血,被擊者無脈搏、無血壓;腦神經(jīng)受損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樞,使人幾分鐘內(nèi)死亡。
一旦遭遇雷電襲擊應如何自救互救?
在雷電多發(fā)的夏季,人們對防雷電應該高度重視,掌握一些救急救命的方法。
先從燒傷說起,被雷電擊傷后如衣服等著火,應該馬上躺下,就地打滾,或爬在有水的洼地、水池中,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以防呼吸道燒傷窒息死亡。救助者可往傷者身上潑水滅火,也可用厚外衣、毯子裹身滅火。傷者切記不要驚慌奔跑,這會使火越燒越旺。燒傷處可用冷水沖洗,然后用清潔的手帕或潔凈的布包扎。
現(xiàn)場心肺復蘇
如果雷電時發(fā)現(xiàn)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嘆息樣呼吸或不喘氣,大聲呼喚其無反應,表明傷者意識喪失、呼吸心跳驟停。這時應立即進行現(xiàn)場心肺復蘇。據(jù)統(tǒng)計,在傷者心跳驟停的6分鐘內(nèi)若能有效地進行心肺復蘇,其搶救成活率可達40%以上;但延誤搶救時間,成活率明顯下降,若心跳停止15分鐘后才進行心肺復蘇,傷者生存希望幾乎是零。而且在傷者心跳驟停6分鐘后即使復蘇成功,也給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帶來嚴重的后遺癥,如長期昏迷最終死亡。
現(xiàn)場心肺復蘇也叫初級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將傷者轉移到安全地方(同時注意急救人員安全),然后敏捷地、輕輕地將傷者仰面平放在地上,救助者兩腿分開,跪在傷者胸部的一側,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攏將傷者頦部托起,保持呼吸道通暢,用自己的口將傷者的口包住,另一只手捏緊傷者的鼻子,吸氣后用力吹到傷者肺部,看見傷者的胸部膨起,然后放松手、放開口,看見傷者胸部回落。連續(xù)兩次吹氣后,接著做心臟按壓。
心臟按壓的方法是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傷者胸骨和兩乳頭連線的交點上,緊貼傷者胸壁,另一只手重疊在第一只手上,以身體的重力垂直按壓,使傷者胸廓下陷4~5厘米,按壓頻率約每分鐘100次。一般來說,心臟按壓15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式吹2次氣。
在心肺復蘇同時呼叫120,爭取及時過渡到高級心肺復蘇。
專家提示:2005年新的心肺復蘇指南提出,成人急救生命鏈包括:早期識別心跳驟停、呼叫120;早期現(xiàn)場心肺復蘇(CPR);早期電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ACLS)。這樣可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
愛心提示:
戶外避雷的十大法
1、雷雨天氣時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上,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
2、遠離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
3、不宜在大樹下躲避雷雨,如萬不得已,則須與樹干保持3米距離,下蹲并雙腿靠攏。
4、如果在雷電交加時,頭、頸、手處有螞蟻爬走感,頭發(fā)豎起,說明將發(fā)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fā)卡、項鏈等。
5、如果在戶外遭遇雷雨,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并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物以外的地面上,因為水能導電。
6、在戶外躲避雷雨時,應注意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7、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nèi)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于近雷暴的危險環(huán)境,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并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在曠野中打傘,或高舉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鋤頭等;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雷暴天氣進行高爾夫球、足球等運動是非常危險的;不宜在水面和水邊停留;不宜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快速開摩托、快騎自行車和在雨中狂奔,因為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
10、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并攏,跳離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