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yǎng)生 進補就是要大吃大喝嗎
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一年的尾聲了,天氣寒冷,很多人會抓緊時間來進補,各種大補湯每天不間斷。難道進補就是要大吃大喝嗎?今天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冬季進補的一些的相關常識吧?一起來探討一下,進補究竟是不是大吃大喝。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哦!
大自然的生物規(guī)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類進行養(yǎng)生也要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民間流傳“今冬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但是有專家告訴我們,其實冬季是一門學問,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的。
冬季進補五大注意
一注意:因證而異
好多人對照著補品功能和自己的病癥進補,認為這樣一定不會差了。其實,這樣也不科學。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不同補法。俗話說:藥證相符,大黃也補;藥不對證,參茸也毒。另外,人的體質有寒熱區(qū)別,食物也有溫涼不同,進補的要領是“寒者熱之”或“熱者寒之”。補錯了對身體有害無利。
比如,同是補氣,人參和進補西洋參作用卻完全不同。人參性溫,適用于陽氣虛弱的“寒證”,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不宜服用人參。而西洋參藥性屬涼性,一般用于熱證。適宜有少氣無力、口干口渴等氣陰虛,咽干、干咳等肺陰虛和午后潮熱、久咳等陰虛者。
二注意:因地而異
進補時,除了要考慮到個人的體質差別,還要考慮生活的所在地域。這點也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冬季的西北、東北地區(qū)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的東西,如羊肉、鹿肉等,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等,強壯補身,御寒助陽確有作用。
而長江以南地區(qū)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qū)要溫和的多,進補宜清淡甘溫之味,如雞、鴨、鵝等。長江以南地區(qū)的人們如果多食羊肉、鹿肉等容易燥熱動火,出現(xiàn)咽痛、口瘡、鼻出血等癥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也是少用為佳,應以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薺、蓮藕、梨等果蔬為宜。
三注意:因季而異
根據(jù)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除了日常食用的主食及各種蔬菜水果外,可以多吃些羊肉、牛肉等熱量足的肉類。在燉羊肉的時候,如果搭配上當歸、黃芪,既補氣又補血,對那些冬天怕冷、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的人特別有好處。
四注意:不能以藥代食
正所謂藥食同源,許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補品,并且方便實惠,還不用擔心有任何副作用。但在明確食補與藥補差異的同時,還必須根據(jù)個人體質情況適當進補,如老人腎虛,可多吃些補腎抗老的食品,如核桃肉、栗子、豬腎、甲魚等;為了防止神經(jīng)衰弱、推遲大腦老化,可多吃些補腦利眠之食品,如豬腦、百合、大棗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應該多吃些芹菜、菠菜、黑木耳、山楂、海帶等;防止視力退化應多吃胡蘿卜、豬肝、甜瓜等。
五注意:藥酒要慎用
這些年來,各種名目的藥酒在補品市場十分受熱捧,很多消費者趨之若鶩。但是呢,藥泡在酒里頭,雖然是可以把里面的有效成分浸出,但每次飲進藥酒中的有效成分還是有限的。如果我們飲入過量的藥酒,所產(chǎn)生的酒精的危害卻是比藥效要大得多。因此服用藥酒要考慮自身情況,切不可過量。如陰虛發(fā)熱者應慎用,而患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慢性腎炎等患者須禁用。
冬季進補的誤區(qū)有哪些呢
誤區(qū)1:冬季大吃大喝就是進補
通常進補大多是為了補虛,因此進補吃的食物大多是肉類,如雞肉、牛肉、羊肉等。于是,有的人不明就里,以為進補就是大吃大喝。實際上,進補是慢工細活,是在選對補品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補。如果不顧身體條件,一味大吃大喝,以致能量過剩,會帶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健康問題。
誤區(qū)2:冬季人人都應進補
有些人覺得秋冬進補,人人適宜。大補大受益,小補小受用。其實,只有虛的人才宜進補,如果身體不虛,盲目亂補一氣,也會影響健康。
誤區(qū)3:虛人補品可隨意用
補品雖好,不可濫用。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不同補法。進補的原則是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如果陽虛補陰,陰虛補陽,或者缺多補少,或者缺少補多,都會導致不良后果。
盤點冬季進補的七大誤區(qū)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冬進補,來春打虎”。冬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為冬季奠定物質基礎,對恢復體力、提高抗病能力、減輕宿疾都有重要的意義。但進補要講科學,否則很容易步入誤區(qū)。
誤區(qū)一:越貴越補
一些人以為東西越貴越好,不惜花高價買燕窩、魚翅之類的保健食品。其實這些東西進補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十分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缺什么,補什么”是進補的基本原則,不要以貴賤分高低,關鍵是看自身哪項功能較差,再根據(jù)體質選擇相應補品,尤其是老年群體,則更應以實用為滋補原則。
誤區(qū)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說法是很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夏季人們常吃冷飲、冷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xiàn)象。入秋即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還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等副作用。
誤區(qū)三:虛實不分
進補要先分清自身體質,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進補,不是虛癥病人不宜進補,要辨證施補。即使是虛證,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分,人體器官又有心虛、肺虛、肝虛、脾虛、腎虛等不同,進補前最好先向專業(yè)醫(yī)生咨詢,結合各種補藥的性能特點,對癥施用。如熱性體質者就不適合服用人參、鹿茸、海馬等溫熱性的藥物。
誤區(qū)四: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誤區(qū)五:進補單一
有些人喜歡按照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這么做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對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jié),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溫熱的,會導致體內毒火旺盛,出現(xiàn)口干、口渴、嗓子疼等癥狀,不宜過多食用。
誤區(qū)六:凡補必肉
夏季過后,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于油膩的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另外,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以及過多的脂肪、糖類等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但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所以,秋冬季在適當食用牛肉、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誤區(qū)七:重“進”輕“出”
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否則食物代謝后產(chǎn)生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身體會產(chǎn)生更大的危害。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冬季進補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的介紹,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健康進補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大家在進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上述的這些注意事項哦,千萬不要進入到了進補的誤區(qū)之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