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jié)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那么,便血的原因有哪些?便血怎么辦?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2、便血怎么辦
3、不同原因便血的癥狀

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1、內(nèi)痔
無痛性便血,常常滴、噴鮮血,有時伴有腫物脫出。
2、肛裂
排便時常常是糞便帶血或滴血,鮮血,但排便時劇痛。
3、直腸息肉
無痛便血,大便帶血,在糞便外表,血量少,有時伴粘液,偶有近肛門處的息肉可脫出肛門外。
4、直腸腫瘤
便血暗紅或鮮紅,混在便內(nèi)或在便條外,混有粘液,雖然肛門不疼,但有下墜及肛門不適,并逐漸加重。
5、空腸憩室炎或潰瘍
因憩室發(fā)炎、室壁糜爛或潰瘍形成導致出血。推薦閱讀:拉大便出血是什么病好而不貴查哪些項目
6、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基本病理變化表現(xiàn)為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與壞死,便血形式常為暗紅色或鮮紅色糊狀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7、急性細菌性痢疾
因廣泛的結(jié)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潰瘍而出血。
8、阿米巴痢疾
腸壁遭阿米巴滋養(yǎng)體的侵襲出現(xiàn)潰瘍,因而導致出血。

便血怎么辦
1、肛裂便血
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飲水,糾正便秘?煽诜彏a劑或石蠟油,使大便松軟、潤滑,以利排便。
局部坐浴
用熱水或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溫度40℃~50℃(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溫水坐浴可松弛肛門括約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吸收,減輕疼痛,并清潔局部,以利創(chuàng)口愈合。坐浴后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藥物,以減輕癥狀。
封閉療法
疼痛嚴重者,用1%~2%普魯卡因注射于肛裂基底部及兩側(cè)肛門括約肌內(nèi),可緩解括約肌痙攣以止痛。
肛管擴張
適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并發(fā)乳頭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擴張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約肌痙攣,達到止痛目的。
手術(shù)治療
對經(jīng)久不愈,非手術(shù)治療無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手術(shù)治療。將肛裂及其周圍病變組織全部切除,使其成為新鮮創(chuàng)面,再行愈合。
2、痔瘡便血
痔無癥狀不需治療,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只有并發(fā)出血、脫垂、血栓形成及嵌頓等才需要治療。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療不當,產(chǎn)生嚴重的并發(fā)癥,亦可致命。
內(nèi)痔的各種非手術(shù)療法的目的都旨在促進痔周圍組織纖維化,將脫垂的肛管直腸粘膜固定在直腸壁的肌層,以固定松弛的肛墊,從而達到止血及防止脫垂的目的。
3、直腸癌便血
直腸癌早期的便血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痔瘡便血,而不予以重視。所以,提高肛腸疾病的預防意識很重要。直腸癌需要手術(shù)治療。

不同原因便血的癥狀
1、痔瘡
痔瘡便血發(fā)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出血量可大可小。
2、肛裂
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是較常見的,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3、直腸癌
直腸癌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shù)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
4、直腸、結(jié)腸息肉
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
5、潰瘍性結(jié)腸炎、痢疾
潰瘍性結(jié)腸炎、痢疾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fā)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
6、消化道
一般來說如果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