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護膚效果為什么總為零
“花錢買保養(yǎng)品,無非是希望每一分錢都化成美麗的力量,最怕擦了效果大不如預期,難道是當了冤大頭?”小編幫你解疑,告訴你為什么保養(yǎng)品用了卻不見成效的真正原因。
1、護膚盲區(qū)
堅持堅持,只是一味的堅持自己的護膚理念,其實你正在井中看這個世界,龐大的護膚盲區(qū)阻礙了你的護膚道路。
NO.1 只有純天然的護膚品才不會傷害皮膚
小編辯護:純天然的護膚品對皮膚無刺激,溫和滋潤,可并非所有的人都適合使用,因為天然產(chǎn)品中的成分大都取自植物,而有些過敏性肌膚就可能對某些植物成分發(fā)生過敏反應。 而經(jīng)過萃取的護膚品,更加的安全健康,其中所提煉的植物活性分子,蘊含多種滋養(yǎng)元素,能夠調節(jié)肌膚油脂分泌,舒暢油脂代謝,可促進皮膚細胞再生,緊致毛孔,并能深度滲透吸收表層水分,維持肌膚油水平衡。
NO.2 絕對不能接受含有酒精的護膚品
小編辯護:很多人都認為無酒精產(chǎn)品,性質溫和,對皮膚無刺激。其實酒精是多數(shù)化妝品中的輔助成分,具有殺菌消炎、收斂肌膚的作用,對于調節(jié)肌膚有很大的幫助。
NO.3 油性肌膚只適合輕薄護膚品。
小編辯護:輕薄護膚品涂后能迅速被肌膚吸收,但是在肌膚沒有負擔的同時,對于那些急需營養(yǎng)補給的油性肌膚來說,力度是明顯不足的。長期只用輕薄的護膚品,很容易造成皮膚營養(yǎng)不良,或缺水導致皮膚干燥,或更加出油的情況。
2、錯誤護膚法
總想在臉上進行“改革”,殊不知花了時間卻給臉部帶來了無限的傷害,錯誤的護膚方法是絕對達不到護膚的目的的!
NO.1 錯綜復雜的護膚順序
錯誤:先進行表層護膚,涂抹含油脂和隔離成分的護膚品,再進行深層護膚,擦保濕水、潤膚露等。
正確:先進行深層潔膚,保證肌膚能夠吸收充足的營養(yǎng),然后涂上具有保濕、滋潤效果的護膚品,然后再做外部保護。并且在使用護膚品時要注意,按照分子越小越先用的原則,如爽膚水、精華液、眼霜、乳液、乳霜、膏狀護膚品,質地越清爽、越稀越先用,這樣更有利于各種營養(yǎng)的充分吸收。
NO.2 淋漓盡致的護膚方法
錯誤:每天都要進行深層清潔和去角質的護膚步驟,讓肌膚每一天都保持最清潔的狀態(tài)。
正確:深層潔膚可以經(jīng)常進行,但不要與去角質一起。最好每周單獨進行一次去角質,其間不要深層潔膚。因為進行過深層清潔以后,表皮細胞很可能在無意間受到傷害,需要一段時間休養(yǎng)才能恢復,如果此時再去角質,無疑會讓肌膚傷得更深,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也就無從談起了。再如,美白的補水的等產(chǎn)品只有搭配使用,才能讓肌膚有時間吸收不同的養(yǎng)分,肌膚才能更加健康、白皙 、有光澤。如果一味的將各種營養(yǎng)集體"拋"向肌膚,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3、膚質定位及適用產(chǎn)品TIPS
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護膚品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膚質,不同的膚質需要選擇不同的化妝品,那么小編今天就教給大家怎樣正確判別自己膚質的方法吧。
膚質定位:
洗臉后,使用化妝品之前,皮膚有繃緊感,30分鐘后皮膚感覺正常為中性皮膚;20分鐘后消失緊繃感是油性皮膚;40分鐘消失緊繃感為干性皮膚。
各類型皮膚的癥狀及護膚細節(jié):
1、干性肌膚:這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含水分較少。當皮膚分泌減少時,角質層的水分蒸發(fā)加快,不易保存,因此,皮膚表面干巴巴,失去應有的彈性和光澤,易生皺紋。這種皮膚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時間一長會發(fā)紅和起皮屑。在寒冷干燥季節(jié),角質片在皮膚表面呈粉屑狀,易生皸裂,構成皸裂型皮膚。
2、中性肌膚:這類皮膚皮脂和水分分泌適宜,是最健康的一種皮膚。它結實柔滑,富有彈性,不見毛孔,膚色紅潤有光澤;而且對外界刺激也不太敏感。
適用產(chǎn)品TIPS::只要做好保濕工作就可以了,不要使用讓肌膚太油膩的產(chǎn)品。
3、油性肌膚:這類皮膚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過多,表面有光澤,不易出現(xiàn)皺紋。但是這類皮膚由于皮脂過剩,使污垢易于附著在皮膚上,易長粉刺和小疙瘩。
適用產(chǎn)品TIPS:注意徹底地清潔和保濕。
4、混合性肌膚:前額、鼻翼及下巴三個部位的油脂分泌特別多,毛孔粗大,甚至有黑頭、粉刺、暗瘡,屬于油性皮膚。而其他部位如面頰的皮膚較為干燥,屬干性皮膚。
適用產(chǎn)品TIPS:分開護理,對于出油部位注意徹底地清潔和保濕。